五年前,我們進了大學,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年輕人對於未來充滿茫然,甚至不曾去想。
我們探尋原因,才發現這些問題的根源,得從台灣的教育做起...
我們探尋原因,才發現這些問題的根源,得從台灣的教育做起...
一切是怎麼開始的?

五年前,創辦人林志育看見了身旁許多朋友有很多很棒的點子,或是有很多很好的想法,可是常常也就停留在「想」的階段。探究其原因,才發現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做不到,或是沒有勇氣去打破已經習慣的生活模式或是體制陳規。於是,本身修讀設計科系的創辦人,便有了興辦一個組織的念頭,希望能夠讓這些有想法的人能夠運用創意思考,找到自己想做這些事情的動機,並且運用手邊的資源,把這些想法變成實際的行動。
所以在大學時代,籌辦了創誌社,發行了談論創意的雜誌,也拍了一部電影《鑰匙》,把創意學的概念透過故事的方式傳播出去。同時也把創致的理念透過每次播映的機會,傳達給用心觀看的年輕人們。創致團隊巡迴過成功大學、台南誠品、台南大學、大同大學、靈感咖啡、百達文教基金會等,也獲得了許多迴響。
所以在大學時代,籌辦了創誌社,發行了談論創意的雜誌,也拍了一部電影《鑰匙》,把創意學的概念透過故事的方式傳播出去。同時也把創致的理念透過每次播映的機會,傳達給用心觀看的年輕人們。創致團隊巡迴過成功大學、台南誠品、台南大學、大同大學、靈感咖啡、百達文教基金會等,也獲得了許多迴響。
為什麼成立「創致工作室」?
去年,創致的共同創辦人在宜蘭縣的凱旋國中任教,有機會當上了課輔老師,卻遭受了莫大的衝擊跟感動。會上課輔班的小朋友都是來自於當地的弱勢家庭,從小缺乏家庭教育與父母的關愛,幸虧有一些非營利組織的幫助,他們得以在放學之後有個棲身之所。瑄明本來以為,這些學生需要的只是課輔,但是當他真的開始與這些學生相處之後,他才深深地體會到,他們需要的,不是那些學科上的知識灌輸,而是真切的引導與陪伴。
瑄明還記得當他問了其中一個學生:「你以後想要做什麼?」學生對他說:「我以後想要當流氓。」聽到這個答案的當下,瑄明不知該如何表達心中的震驚,「為什麼?」我這樣問他,他聳聳肩,似乎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,「因為我爸爸是流氓,所以我也要當流氓。」這個答案讓我迷惘了很久,我不禁問自己,「難道,這些學生未來真的就會變成他們口中的那個樣子嗎?對於這些未來沒有自己想法的學生,我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?」
我們發現,像這樣的學生,其實並不是沒有想法,只是缺乏旁人的引導與陪伴。當瑄明開始花時間與這個學生相處、聊天,他才發現,這個學生其實內心真正想要做的,是一個天文學家。所以如果有一套不是學科的課程,能夠在這些課輔時間,帶領這些學生探索、思考、實踐,在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找到對自己的肯定,是不是就會讓台灣擁有更多個天文學家、更多個廚師、更多個護士,更多為自己夢想努力的學生呢?
於是我們從大學的設計專業與社團經驗出發,共同成立了一個組織「創致工作室」,設計了一套「創致工作坊」的課程,在成功大學、附中國中部等學校開始嘗試,帶領著學生進行社會創新行動。我們透過設計思考、自身經驗分享希望能夠讓學生透過這樣的活動,找到自己真正的動機,運用手邊有限的資源,解決所看見的問題,我們相信,當每位學生若能看見自己的付出真正對社會產生影響的時候,就能培養出勇於嘗試、勇於付出、勇於改變的態度,不僅能肯定自己的價值,也能為他人創造價值。
瑄明還記得當他問了其中一個學生:「你以後想要做什麼?」學生對他說:「我以後想要當流氓。」聽到這個答案的當下,瑄明不知該如何表達心中的震驚,「為什麼?」我這樣問他,他聳聳肩,似乎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,「因為我爸爸是流氓,所以我也要當流氓。」這個答案讓我迷惘了很久,我不禁問自己,「難道,這些學生未來真的就會變成他們口中的那個樣子嗎?對於這些未來沒有自己想法的學生,我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?」
我們發現,像這樣的學生,其實並不是沒有想法,只是缺乏旁人的引導與陪伴。當瑄明開始花時間與這個學生相處、聊天,他才發現,這個學生其實內心真正想要做的,是一個天文學家。所以如果有一套不是學科的課程,能夠在這些課輔時間,帶領這些學生探索、思考、實踐,在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找到對自己的肯定,是不是就會讓台灣擁有更多個天文學家、更多個廚師、更多個護士,更多為自己夢想努力的學生呢?
於是我們從大學的設計專業與社團經驗出發,共同成立了一個組織「創致工作室」,設計了一套「創致工作坊」的課程,在成功大學、附中國中部等學校開始嘗試,帶領著學生進行社會創新行動。我們透過設計思考、自身經驗分享希望能夠讓學生透過這樣的活動,找到自己真正的動機,運用手邊有限的資源,解決所看見的問題,我們相信,當每位學生若能看見自己的付出真正對社會產生影響的時候,就能培養出勇於嘗試、勇於付出、勇於改變的態度,不僅能肯定自己的價值,也能為他人創造價值。